住宅智能化真的不一定要全部押注在信息化,物聯化。只要可以做到在極少或沒有人工干預下完成判斷并執行適當行為就可以被稱作智能,打到這種效果的方式并不唯一,比如保證一個封閉空間內的溫度在一個范圍內,難道非要布設傳感器,接入中央空調來實現嗎?在墻體內加入相變材料也是可以達到相似的效果且成本,建造難度都更低。
智能化主要通過一下幾點實現。
1)、高效利用建筑面積
很多住宅的空間都是可以疊加利用的,再加上當下房價高企,在有限面積內實現更多生活功能不但有利于降低業主經濟壓力,在房屋保潔,節省土地等方面都將體現極大優勢。比如在一個矩形空間內,布置客廳及臥室所需的各種家電家具,中間以可移動式墻壁隔開,通過運動感應來調節兩個空間的大小。又比如嵌入式布置家電等等方式,都可以大大提高建筑面積利用率。
2)、主動能源節約
這個問題雖然主要在寫字樓內會比較受關注,但能源問題確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畢竟總會有為多的電費水費心疼的業主。這個問題確實是要大量依靠主動或被動式傳感器的,比如在水龍頭內安裝高靈敏度的傳感器,在電價分時收費的地區安裝特斯拉電池組一類的自動低價時段蓄能設施,高度整合高效能的溫控,資源管理系統等等。
3)、自我學習
或者更貼切的稱為用戶無意識調教。比如記錄業主的生活數據,幾點幾分會在哪里出現,會做什么,業主是不是會忘了關電源等等。通過這些數據,及時調整分配資源或開關信道,以減少業主等待時間,提升居住體驗等。
4)、更簡易的生物識別
這是一個怎樣更快的證明我就是我的問題,業內很多公司在搞,不細說了。
5)、美
雖然看起來和智能化毫不相干,但個人覺得一個美的建筑確實是一個更智能的建筑。參看北京四中房山校區。當工作或學習一天,一身疲倦的回到校區,看到的是四四方方冷冰冰的建筑和極具美感的建筑完全是兩個心境。給業主一個好心情,這難道不也是一種智能嗎?
6)、更先進的災難控制能力
火災,水災等災害也已嚴重威脅到業主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社會上大部分居民沒有良好的自救能力,住宅的主動災難管理系統是真真切切能救人于水火的功能。更靈敏的傳感器,更大范圍的動作端,更高效的資源調控機制相信會在智能住宅中出現。